LOT 0087 王天池 朱菊图 立轴 设色纸本
Viewed 283 Frequency
Pre-bid 0 Frequency
Name
Size
Description
Translation provided by Youdao
68×45cm 约2.8平尺
钤印:黄山(朱文)、天池(白文)、秋艳(朱文) 款识:黄山老人。 备注:作品直接得自作者家属。 精诚所至2021秋拍的四件齐白石作品,全部由王天池先生的家属提供。 1944年王天池30岁时,经著名篆刻家张志鱼先生引荐,拜84岁的艺术大师齐白石为师,为入室弟子。拜师前,他只是练过字,未尝习画。白石老人说“好!一张白纸好染”。 那时王天池在天津工作,每过半月必带上自己的习作到北京向白石老人求教,有时在京住三、四天,有时住七、八天,师生朝夕形影不离,结下笃深情意。 王天池为人耿直,谦虚好学,深得白石老人喜爱和赏识。老人每次审视王天池习作,总是逐张过目,一一细加点评。对其中画得较好的作品,有些即兴补笔,以作示范。王天池拜师愈月,白石老人便在王天池的画上题字,以资鼓励。而在师生的合影上,白石老人更是挥笔在合照上题字曰:“此乃白石老人侍者门人王天池”。后来白石老人还亲自为王天池画室题“黄山草庐”。白石老人对王天池疼爱有加,使王天池受到了极大的鼓励,练画更勤了,隔三差五就往白石老人家跑,观其作画示范,聆听教诲。 有一次,白石老人看过他画的“鸡冠花”,喜而挥笔题道:“天池仁弟为花写照,用笔大方,令人可喜,余因加墨。八十六岁白石”。又有一次,白石老人在王天池先生画的《荔枝》上题句:“安分一生无妄想,垂老人间只画名。天池弟作画有喜颇进,予以为何用名誉满人间,遂笔写几字以示之。白石”。 白石老人还题诗相勉道:“铁栅三间屋,笔如农器忙。砚田牛未歇,落日照东厢。”王天池也深知老人的良苦用心,即恭和老师原韵,曰:“小犊虽无力,学耕日日忙。服劳甘代苦,岂敢卧东厢。”足见师生情厚,有逾于一般弟子。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1947年。这年,齐白石去南京。王天池为照顾家中父母回到山东济南。 在随侍齐白石的四年里,王天池得以深入接触齐白石的画作,加上白石老人的悉心教导,对齐白石的笔墨了然于胸,与齐派同门常互通信息,成为山东鉴定齐白石作品的重要人物。建国后,山东省文物总店和济南市文物店购买的包括齐白石在内的书画作品,大多征询过王天池的意见。 王天池晚年,把他毕生所绘书画分二批捐给了济南市人民政府和家乡龙口政府,惠泽乡里,备受赞誉。他仅遗留少数作品供家属留念,其中包括了本次秋拍的这四件齐白石作品。 齐白石 《紫藤》(lot 90)作于1920年,钤印有:“老苹辛苦(白文)、齐白石(白文)”。款识“庚申春,白石老人四过都门”。齐白石画紫藤从风格上可分为前、后二期,分界线约在实行“衰年变法”的20年代初。前期主要师法八大、徐渭,笔墨枯瘦纵逸,色彩清淡素雅;后期主要学吴昌硕,笔墨凝重浑厚,色彩浓郁鲜艳。这幅《紫藤》还没有吴昌硕笔法痕迹,为前期风格。 北京画院藏齐白石己未(1919年)秋八月所作《藤萝图》,画上题曰:“画藤不似木本,惟青藤老人得之,余三过都门,喜画藤,未知观者何论?”此幅《藤萝图》与秋拍这幅《紫藤》创作的时间相近,款字笔意相同,画风同样接近徐青藤,又有“四过都门”的文字旁证,充分说明《紫藤》是同时期所作。画中题“四过都门”,是指他1920年第四次来北京。其他三次来北京的时间分别是1903年、1917年、1919年。白石老人虽然定居北京,但他仍把自己视为北京的过客,所以称“四过都门”。 此幅《紫藤》,写两株紫藤一老一嫩从左下向右上交缠而上,提按婉转,沉着痛快,苍劲浑朴,放逸含蓄,法度谨严。藤叶细而密,藤花灿若云霞。叶与花分多束分布,显得特别秀气,这与他后期粗枝、大叶、大花简约的紫藤风格不同。在此画中,白石题云:“客曰:‘花叶秀雅,藤何苍劲?’答曰:‘笔补造化。’余不能知,客亦不能答。”唐李贺云“笔补造化天无功”,从知白石老人写此幅《紫藤》时之自信,如此画法,在他一生所画的紫藤中也是极为罕见的,是他求变时期的不断思索、多方探求之作,是他变法前的重要作品。 此幅落款书法既有何子贞书法用笔之变化多端,亦有李北海书法之瘦硬、倚侧、雄强。墨法随浓随淡,一任自然,与画笔互为表里,是白石老人这一时期落款书法的典型面貌(可与中央美术学院藏齐白石1920年作《菊鸟图》相比较)。总的来说,这幅《紫藤》是齐白石“衰年变法”初期风格转变的珍贵见证物,对于研究齐白石艺术有较为重要的学术价值。 图录91号齐白石所画《贝叶工虫》,未落款,亦无印章,应是齐白石自留不舍得给别人的得意之作,收藏至密,六十年代前后从齐家流出,在王天池家亦六十年左右了。 这幅《贝叶工虫》,枝干全部自右向左斜出,枝干交叉用女字法,疏密有致。四片贝叶,三赭一绿,三聚一散,是白石老人写贝叶工虫成熟时期惯用布局。贝叶网纹画法拙味和雕刻感十足,层次丰富、繁而不乱,笔性天真烂漫。设色渲染在平中寓微妙变化,淡而不薄。叶筋勾勒沉稳、劲健、老到,与树的枝干用笔一致,生拙味浓。 所写五工虫,自上至下,分别是红蜻蜓、蝉(知了)、绿螳螂、蛾子、蝈蝈。红蜻蜓飞于左上空白处。蝉伏于最粗的枝上。绿螳螂站在最下面的一片赭色贝叶顶端,两臂欲举。蛾子与蝈蝈皆伏于地。白石老人凡画多只工虫的画,虫子的姿态各异,但它们之间皆互相呼应,默契如一家。 我们若将这幅画中的贝叶和各只工虫放大来看,则可清晰看到白石老人的用笔,沉稳缓慢,拙厚自然,如锥划沙,如雕如琢,极具雕刻感,力透纸背,尤其是画绿螳螂肚子的几笔,直是“积点成线”。而其设色如儿童画般稚拙而不失老练,此非功力深厚如白石老人者莫办。蝈蝈小腿的用笔,如篆如籀,笔力浑厚,朴实无华,与贝叶的勾筋和枝干的用笔一致,就此一笔之功夫,则非代笔之辈所可梦到。则此幅贝叶工虫为白石老人真笔,无可疑者。正如米景扬题跋所述“今识其作之贝叶工虫之用笔、用色,工虫之造型,贝叶之签毫毕现之独特效果,以及枝条之用笔习惯,综其整幅来识此作,应为齐白石亲笔,是完全可信无误的。” 此幅《贝叶工虫》用笔单纯朴拙,色彩平实饱满,足见齐派艺术之风尚——大巧若拙,从作品中焕发出的是自然生命与人文精神的光彩。 除这两幅而外,尚有《葡萄》斗方和《红梅》扇面各一帧,皆为晚年笔力千钧、画法大成后之作,花枝春满,硕果累累,在此不细论也。 以上四幅齐白石作品佳构,见证了艺坛一段感人至深的师生情谊,长存于天地之间,永世流存。
Preview:
2021年12月2-3日 9:30-18:00
Address:
广州市荔湾区黄沙大道15-17号 珠光御景壹号南岸至尚美术馆
Start time:
Online payment is available,
You will be qualified after paid the deposit!
Online payment is available for this session.
Bidding for buyers is available,
please call us for further information. Our hot line is400-010-3636 !
This session is a live auction,
available for online bidding and reserved bid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