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T 2543 傅抱石(1904-1965) 山居读书图 立轴 设色纸本
Viewed 2938 Frequency
Pre-bid 0 Frequency
Name
Size
Description
Translation provided by Youdao
92×61cm
【题识】山居读书图。新喻傅抱石醉中于渝郊金刚坡下。|【印文】傅、抱石之印、抱石得心之作、代山川而言也 |1944年,时傅抱石任教于重庆中央大学,一家安顿在金刚坡下,与夫人时慧结婚已十五年,次女益璇刚诞生数月。傅抱石从日本留学回国后,即应徐悲鸿之邀至南京国立中央大学执教,抗战期间随迁重庆,寓居重庆西郊金刚坡。从1938年至1946年,傅抱石在此居住了八年。这一时期,画家以超常的勤奋和无限的热情,成功地找到了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以前无古人的“抱石皴”令画坛为之一振。这一时期佳作频出,有《听泉图》、《万竿烟雨》、《风雨归舟》、《瞿塘峡》、《金刚坡》等。|傅益璇说:“酒对于父亲有很特殊的意义,尤其是在他的绘画艺术里,酒更是起着微妙的作用。比方说,父亲构思画作时总是有一杯酒在手,以畅思路;在画的过程中,也要有一杯酒来振奋情绪;画得顺手时,则要喝一杯一鼓士气;不顺手时,更要喝一杯来排忧;如大功告成,兴奋之下那就更要痛饮几杯了!平日里和朋友高谈阔论时,手持一杯酒那是常事,就是晚上灯下读书也常有一杯酒相伴。总之,在父亲的生活中,酒是无处不在的。”的确,执笔在手,左手握杯,右手才能落笔,傅抱石先生常在醉中出佳作,正如此幅《山居读书图》中傅抱石自题“新喻傅抱石醉中于渝郊金刚坡下”。|1939年春至1946年秋,傅抱石一直居住在金刚坡下。这一时期他用散锋乱笔表现山石的结构,创造了独特的“抱石皴”,成为傅抱石“打破笔墨约束的第一法门”。本幅即是傅先生于金刚坡时的作品,画中层峦迭嶂,二三房舍于丛林掩映中探出一角,窗口正有一人持卷而读,山下一人拾阶而上。石涛曾有诗曰:“高人读书处,乐境非尘寰。尤爱茅檐际,梅花雪里山。”此幅或正以此境入画。|金刚坡时期,傅抱石一家的生活环境相当艰苦:“成渝古道旁,金刚坡麓的一个极小的院子里原来是做门房的,用稀疏竹篱隔作两间,每间只有不过方丈大……写一封信,已够不便,哪里还能作画?不得已,只有当吃完早饭后,把仅有的一张方木桌,抬靠大门放着,利用门外照来的光线作画。画后,又把方木桌抬回原处吃饭,或作别的用途。”因而这一时期的作品以“小幅”居多。本幅有逾五个平尺的尺幅,对于收藏来说有着相对特殊的意义。
Preview:
12月3日至各专场拍卖前一日
Address:
北京四季酒店五层A、B、C、D厅 二层E厅
Start time:
Online payment is available,
You will be qualified after paid the deposit!
Online payment is available for this session.
Bidding for buyers is available,
please call us for further information. Our hot line is400-010-3636 !
This session is a live auction,
available for online bidding and reserved bidding